基于陆股通纳入A股的MSCI目前处于观望期,近期港交所推出的SPSA集中管理(MasterSPSA)服务,解决了此前MSCI提出的综合交易机制问题,MSCI旗舰指数是否有望扩大纳入A股?MSCI如何看待北向资金近期波动的扩大?未来是否将纳入?试行注册制的板会否对现有的纳入造成影响?7月28日,MSCI中国研究魏震向第一财经记者解答了上述问题。在他看来,进一步纳入还需观察SPSA集中管理的运行和客户反馈;尽管首批杠杆及反向上市,代表着A股衍生品更加丰富,但MSCI及其客户仍更希望中国监管层能批准MSCI与港交所计划推出的中国A股指数期货;此外,在交易假期、资金周期等问题解决之前,MSCI仍对进一步纳入保持观望态度。魏震称,短期北向资金波动加剧和外资在A股的持有比例大幅上升有关,短期调仓实属正常。同时,外资普遍感受到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加速,目前科创板若要纳入MSCI旗舰指数仍需先进入陆股通名单,而创业板试行注册制并不会影响A股的准入性,因此也不会影响已被纳入MSCI旗舰指数的股票。四大问题仍有待解决
事实上,SPSA集中管理服务就是实现综合交易机制的变通方式。所谓综合交易机制,这是发达市场的通行准则。由于在穿透式监管下,中国境内采取实名制交易,每一个投资者的身份都需要确认。而国际机构所管理的资产组合背后可能有10、100甚至更多账户,在中国的实名交易体制下,就要一个个去做交易,这样每单交易所得到的价格可能都是不同的。在海外,投资者可委托代表人(如基金经理人)在综合机制下买卖股票,成交后再分配至各投资人账户,这其实体现了海外基金管理人讲究的信义义务,即要使客户都得到最平等的待遇,即一次性交易后再公平划分到每个投资者的账户。“SPSA集中管理服务可能解决了综合交易机制问题,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MSCI要审核一个机制是否有效,既要看机制是否落地,也要收集投资者的实践反馈。”魏震对记者表示。此外,衍生品的问题也仍需解决,MSCI方面仍不认为近期的沪深300杠杆及反向产品能完全满足外资的风险对冲需求。当前,者可进行A股风险管理的工具仅有新加坡富时A50期货,去年港交所宣布携手MSCI推出MSCI中国A股指数期货,但这仍有待中国监管批准。当前,国际投资者布局的中国股票已从知名大盘蓝筹不断下沉到中小盘股票,因此仅富时A50期货无法充分满足其套保需求。此外,当前(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已可一定条件下参与中国境内的股指期货,但额度有限且只能从事套保交易,同时通过陆股通进入A股的投资者则并无法参与这类指数期货。魏震称:“我们期待MSCI在港交所的A股指数期货产品能尽快在今年或明年落地,根据我们和投资者的交流,这可以极大满足投资者的风控需求,也会进一步夯实香港作为中心的地位。”北向资金波动加大是正常现象MSCI是基于陆股通的名单来纳入A股,而互联互通机制推进以来,外资加速布局A股。当前,贡献了A股市场6%的交易量,而2015年该比例仅0.3%;海外投资者目前的A股持有量占流通市值的7%,而2015年时该比例还不到1%。近期,北上资金波动的加剧也引发各界关注。
此外,新兴市场作为一个整体也受到更多全球投资者的关注。新兴市场目前约占全球的38%,但在指数的权重仅11%。新兴市场的准入性从1988年以来不断改善,近期沙特市场被完全纳入,中国A股也被部分纳入。新兴市场的演变(例如更聚焦消费)也反映在了行业板块的动能中。此外,ESG投资在新兴市场更为普及,例如MSCIESG领导者指数(MSCIEMESGLeadersIndex)的表现远超MSCI新兴市场指数。创业板注册制并不影响当前纳入决策科创板迎来开板一周年,创业板也即将试行注册制。此前MSCI旗舰指数纳入的A股中已包含了部分创业板股票,注册制会否对纳入产生影响?未来科创板何时能被纳入旗舰指数?魏震说,当前还没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但MSCI会及时分析注册制的潜在问题。基本上,注册制并不会影响创业板的市场可准入性的条件,也不会影响陆股通的可买卖名单,因此这不会影响MSCI如何筛选股票的方法论。在证监会同意、康泰医学、美畅新材、创业板IPO注册后,深交所7月24日表示,将组织发行人和承销商陆续刊登招股文件。这标志着,注册制下创业板发行程序将于本周正式启动。“MSCI也会相应听取海外投资者的意见和经验,并保持和内地监管的沟通,尤其是,来解决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魏震说。此外,去年11月,MSCI回应第一财经,纳入科创板的前提是科创板先被纳入陆股通名单,在此之前,科创板股票还不会被纳入MSCI旗舰指数。至于何时才会纳入,此前提及,外资直接参与科创板的通道目前只限于QFII、RQFII,陆股通下的股票名单每年调整两次,调整生效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因此,理论上,科创板要被纳入陆股通名单,最早要到今年12月。
重磅!MSCI二次扩容落地 股票名单来了!百亿级资金即将入场 还有两拨外资在路上刚刚,MSCI宣布A股第二步扩容计划:260只现有的中国大盘股纳入因子将从10%提升至15%,此外8只中国A股将被以15%的纳入因子加入。加入之后中国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占比为2.46%。此外,MSCI更新了中国中盘股的名单。这个名单会成为MSCIA股纳入因子提升第三步的潜在名单。在11月的半年度评议中,MSCI将完成A股纳入因子提升的第三步,届时A股纳入因子将提升至20%。以15%的纳入因子新加入的A股名单的个股有8只。被新纳入的8只A股大盘股这8只个股将是此次纳A因子提升的最大赢家。MSCI的新闻说得比较简单。MSCI纳A,准确讲应该是MSCI新兴市场指数纳A.MSCI新兴市场指数跟踪资金体量有1.6万亿美元,A股在其中占比提升,能为A股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事实上,机构在测算纳A的增量资金也是基于这一指数测算的。而刚刚MSCI将8只A股新加入这一指数,根据MSCI的指数嵌套规律,这8只A股同时进入了MSCICHINA指数。这8只股票直接以15%(大盘股的纳入因子)的纳入因子纳入,可谓是此次纳入因子提升的最大赢家。MSCI其它中国相关指数还有一些变化
乐观估计会带来超千亿资金估算,此次调整将带来被动资金增量36亿美元(约人民币245亿元)。根据海外被动指数基金的习惯,被动资金大概率将在27日指数调整生效日收盘前流入。此外,表示,他们静态测算此次纳入将带来约1600亿元资金流入(含被动资金和主动资金)。不过,主动资金来不来,什么时候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因素。也就是说,乐观估计此次扩容会带来1600亿元的增量资金,最悲观的估计是,245亿元的增量资金是妥妥的。
8月23日,富时罗素将于当地时间收盘后,公布其指数季度调整结果。富时罗素将在此次调整中,将中国A股的纳入因子由5%提升至15%。该变动将于9月23日开盘前正式生效。9月6日,标普道琼斯指数将发布纳入其指数体系的中国A股名单,A股将以25%的纳入因子一次性纳入,该变动同样于9月23日开盘前正式生效。此前公布的初步筛选名单中1241只A股入围。大盘震荡调整,新增资金尤其重要。接下来非常值得期待了。北向资金转向TMT消费蓝筹抱团松动此次,MSCI提升A股中大盘股的纳入因子,MSCI纳入的268只大盘股直接受惠。这些个股分布于金融、消费等板块。
大类行业的配置方面,陆股通持股中,TMT、中游制造占比继续上升,医疗保健、占比略有回升,资源品、消费服务占比继续较大比例下降,金融地产占比有所回落。具体地,7月末TMT和中游制造行业持股占比分别为9.4%和11.3%,分别较前期提升0.60%和0.53%;医疗保健、持股占比分别为8.8%和3.3%,分别较前期上升0.01%和0.06%;资源品和消费服务持股占比分别为6.1%和39.0%,分别较前期下降0.40%和0.58%;金融地产持股占比从前期的22.3%回落至22.1%。达里奥之后瑞银也认为A股迎来了布局良机尽管近期A股连跌,但是很多外资表达了比较乐观的看法。达里奥高调喊话称,不投资中国是非常危险的!瑞银中国股票主管施斌也表示,投资者不应对A股的波动过于担心,他们应该忽略噪音,关注到真正重要的问题上。首先,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实质影响是比较小的;其次,中国的消费需求一直在增长,增速强劲;再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对诸如教育等服务业形成支撑;第四,中国的自动化、创新产业发展迅速。中国目前已经安装的数量和研发投入都处在世界前列;第五,中国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这会产生大量的健康和行业需求。
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MSCI二次扩容 A股或将迎来多路外资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A股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北京时间8月1日,MSCI官网宣布,8月指数季度调整将于欧洲中部时间(夏令时)8月7日公布结果,即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5时。该指数调整结果将于8月27日收盘后正式生效。根据此前公布的方案,除MSCI例行的指数个股调整外,本次指数季度调整也是A股“入摩”扩容的第二阶段,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将从10%提升至15%。今年以来,包括中美在内的全球经济贸易摩擦持续上演,使得国际金融市场振荡不断。MSCI中国区研究主管魏震表示,MSCI将如期提升A股的纳入因子,这一决定不受近期外围扰动影响。A股纳入MSCI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MSCI方面表示,完成三步实施后,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预计成分股中将有253只中国大盘A股和168只中国中盘A股(其中包括了27只创业板股票),预计在指数中将占到约3.3%的权重。MSCI还表示如果要在未来几年进一步争取剩余的80%纳入因子,关键在于要使一些机制和做法更加与国际标准接轨。此外,根据此前MSCI的预测,每一次以2.5%的因子纳入,将为A股带来约110亿美元的增量资金。据此计算,纳入因子由5%扩大到20%,预计将为A股带来约660亿美元的增量资金,约合当前人民币4650亿元。开源证券认为,随着A股纳入因子的提升,客观上也会吸引被动资金的流入,A股市场也将会越来越开放,并加快国际化进程。国际指数纷纷“纳A”增量外资有望入场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动作频频,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并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A股市场被相继纳入多个主要国际指数,进一步引流更多的外资持续加码A股市场。2018年9月27日,全球第二大指数公司富时罗素宣布,从2019年6月到2020年3月,分三步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2019年6月纳入其中20%,2019年9月纳入40%,2020年3月纳入40%,涵盖大、中、小股票。
富国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马兰认为,无论是MSCI、富时罗素,还是标普道琼斯指数纳入A股,都将进一步推动A股国际化的进程,不断改善A股市场生态的环境,有利于在诸多层面建设我国长期健康的资本市场,也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按照计划,今年下半年三大国际指数“纳A”进程动作不断,MSCI纳A因子将进行两次权重提升,并于11月份将中国中盘A股以20%的纳入因子纳入MSCI指数;9月份,A股“入富”第一阶段中的第二步将成行,纳入40%;标普道琼斯指数也将于9月份正式纳入部分A股。对此,国盛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峻晓表示,MSCI今年全年预计将带来4600亿元增量资金,富时罗素全年预计将带来480亿元增量资金,标普道琼斯相较前两个指数,整体跟踪资金较小。据保守估算,若MSCI扩容和富时纳入如期落地,2019年外资增量约在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规模将远超2018年。A股市场将迎众多变化配套制度落地可期MSCI的二次扩容,也为期货市场带来了机遇与活力。业内有关人士表示,以MSCI指数为跟踪目标的被动配置和参考MSCI指数的主动配置,都将提高对A股的配置需求,进而提高对A股标的风险对冲需求,从而提升股指期货套保资金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因此,开放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中国期货市场,进一步完善相关交易制度安排,以便满足海外资金的套保需求,目前十分迫切,也非常必要。与此同时,随着科创板公司稳步实现发行上市,未来科创板是否能够纳入MSCI也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对此,MSCI此前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会在11月的半年度指数评估前持续观察中国科创板,并提供进一步合格性评估。MSCI特别指出,中国科创板引入了诸多新特点,例如基于注册制的IPO系统、更透明的信息披露、允许同股不同权以及更宽松的每日交易限制等。但MSCI认为需要更多时间来检测和评估科创板的实施、交易以及流动性。根据此前公布的计划,MSCI今年的“三步走”扩大纳入计划并不包含科创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