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配资网站大全
首页  >  在线配资

【亿航财经】亿航智能产品成熟度低,技术存缺

作者:股票配资网站大全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76

亿航智能产品成熟度低,技术存缺陷仍缩减研发投入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陈鑫鑫【事件概述】据外媒报道,今年6月份,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子接手了女儿不再用的航拍机——亿航Ghost2.0无人机,当他首次为无人机充电时却发生起火事故。男子随后联系了保险公司、贸易标准部门﹐以及该无人机的卖家,起火原因还在调查当中。实际上,这并非亿航智能(EH.O)无人机第一次发生事故。2018年5月1日,亿航智能派出1374架无人机参演《红五月西安城墙国际文化节》。在表演结束的回收过程中,无人机竟直接跌落。事故给该公司改善的业绩蒙上了一层阴影。2019年,亿航智能实现赴美上市的同时,全年售出了61架载人无人机,相比2018年的3架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83.21%,净利润亏损4799.4万元,虽亏损持续,但情况相比往年有所改善。2020年一季度,营收继续大幅增长80.27%至1881.8万元,净利润亏损2040.6万元。7月8日,时代商学院就相关问题向亿航智能发函提问,但截至发稿该公司未作回应。【分析解读】一、转战载人无人机,市场仍处早期阶段亿航智能早期从事消费级无人机业务,不过随着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科技”)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中强势崛起,以压倒性优势占据了9成以上市场份额后,亿航智能2016年底开始逐步淘汰消费级无人机业务,转向企业级业务。然而,与消费级市场相比,企业级尤其是载人无人机市场,其需求并不成熟。目前,消费级无人机已成低成本航拍利器,低至数千元的价格激发了巨大需求。以消费无人机龙头大疆科技为例,其2017年的营业收入已高达175.7亿元,净利润达43亿元,规模与收益皆十分可观。反观亿航智能,其2019年的营业收入仅为1.22亿元,净利润尚处亏损状态。载人无人机需求不成熟,与其价格不亲民、续航里程短、飞行需获审批有关。年报显示,2019年亿航智能售出了61架载人无人机(可载单人或双人),实现营收8522.2万元。据此计算,一台载人无人机的平均价格约为133万元,已接近部分小型直升机售价。资料显示,小型直升机价格多在500万元以下,美国的R—22微型直升机,能乘坐2人,价格低至22万元人民币左右。续航也是亿航智能载人无人机的短板。年报显示,当前亿航的两款载人无人机——亿航216以及亿航116,其最大有效载荷的设计飞行时间分别为21分钟和19分钟,最大飞行距离为35公里和31公里。如此短的飞行时间和距离,注定了载人无人机应用范围十分狭窄。若考虑往返的话,单程飞行时间仅为10分钟左右,飞行半径在17公里左右,限制较大。此外,其载人无人机飞行21分钟,充电却需2小时,若投入应用,则大部分时间将用于充电。续航本质上是技术问题,从目前来看,亿航智能的无人机续航技术还处早期,如早期的电动汽车也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才达到几百公里的续航里程。飞行限制方面,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于2007年10月18日发布的《通用飞行规则》,在中国境内进行任何航班(包括载人无人机的试飞,与航空媒体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有关的起飞),必须事先进行申请并获得批准。以深圳为例,载人无人机飞行应当在飞行前五日向南方军区空军飞行控制部门提出申请。根据之前披露的招股书,因为各种限制,目前亿航智能所售的载人无人机,主要用于测试、训练以及展示,短期内很难有国家或地区发放载人无人机公开飞行牌照,其大规模商业化短期内很难实现。二、收入波动较大,订单时有时无亿航智能的企业级无人机业务包括载人无人机、无人机物流、智慧城市管理等。除载人无人机外,亿航智能“智慧城市管理”的业务收入波动巨大,订单时有时无,也体现了企业级无人机市场需求的不成熟。2017—2019年,其智慧城市管理的业务收入分别为122.9万元、3045.5万元、444.1万元,业务收入在2018年快速增长后,又在2019年明显下滑。2018年该业务收入占比曾达45.81%,2019年仅剩3.65%。对此,亿航智能解释称,其2018年为两个主要的指挥与控制中心项目提供了智慧城市管理解决方案,而在2019年仅参与了一个此类项目的初期阶段,因此业务收入明显减少。而亿航智能的无人机物流业务,则更像是在理想环境下的概念,现实中的应用场景极少,且成本高昂。对于京东、顺丰等国内物流巨头来说,无人机物流尚处于秀技术层面,亿航智能的物流商业化之路同样漫长。亿航智能的招股书曾披露与永辉的无人机配送合作,该项目于2018年6月在永辉超级物种广州漫广场店启动试点,但该门店已于2019年12月关闭。亿航智能去年年报也并未提及无人机物流产生的收入。总体来看,亿航智能的企业级无人机业务基本均处于早期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需求皆未成熟,尚无能力替代传统竞品(如直升机、飞机和地面运输服务提供商)。许多客户也是抱着尝鲜的心态,因此可看到亿航智能的部分业务订单时有时无。当前,亿航智能的合作方、客户多为政府机构,可以说真正的需求市场尚未打开。三、研发收缩,产品更新缓慢2017—2019年,亿航智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866.9万元、6027.6万元、5716.7万元,而同期亿航智能的营收增长较快,且2019年赴美IPO后资金较为充沛。截至2019年末,亿航智能的货币资金达3.29亿元。为何亿航智能在营收增长、资金充沛的情况下选择收缩研发投入?对此,亿航智能解释称,2019年的研发费用减少,是因为结束了旗舰产品EHang216的初始产品开发阶段,并更加专注于其商业化。众所周知,无人机技术极为复杂,投入尽量多的研发费用都不为过,亿航智能数千万元的研发费用实际上并不算多,为何就此收缩研发投入?从其解释中可以看到,亿航智能在单一产品开发完成后,似乎便安于现状,并无下一代产品的开发计划。要知道,大疆科技的成功,在于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其在上一代产品尚未站稳脚跟的情况下便发布新一代的颠覆性产品,甚至不考虑自身旧产品的销量,正是这种极快的创新速度,将大多数对手都赶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而反观亿航智能,其第一款单座无人机EHang184是在2016年1月发布的,第二款双座无人机EHang216交付日期为2018年3月,而截至今日并无更新版本的载人无人机发布。此外,无人机充电起火事件/参演《红五月西安城墙国际文化节》时的无人机乱码坠落事件,不仅影响了亿航智能的品牌形象,更警示其技术的不足。若亿航智能的研发继续止步不前甚至收缩,恐将损害其长期竞争力。其败走消费级市场的剧情在企业级市场重演并非不可能,毕竟在无人机行业中,亿航智能还谈不上领先优势,而大疆科技跨界到企业级市场,实际上是有基础和可能性的。【严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撰写,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未经时代商学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及其他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获得授权转载,仍须注明出处。(联系邮箱:TimesBusiness@163.com)

【亿航财经】亿航智能产品成熟度低,技术存缺陷仍缩减研
“空中的士”风来前,亿航智能要先学会活下去

配图来自Canva近日,亿航智能“AAV216”智能驾驶飞行器在烟台市莱山区渔人码头首次公开载人飞行。“AAV216”智能驾驶飞行器是目前全球首创实现低空“载人级自动驾驶”的多旋翼飞行器,可以满足城市内各种类型的空中服务需求。亿航智能是一家智能自主飞行器科技创新企业,于2019年12月在美国上市,是全球首家城市空中交通上市公司,目前市值为6亿美元左右。从无人机行业整体来看,亿航智能并不是头部企业,但它却抢先上市,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融资,弥补亏损,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亿航自2016年退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转型应用型无人机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净亏损8658万元,2018年净亏损8046万元,2019年前三季度净亏损4784万元,亿航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净亏损超过2亿元。

而难以避免的亏损主要是因为亿航的主营业务——空中交通所在的行业还未形成成熟的发展环境,市场需求还未打开,所以其营收一直无法覆盖高昂的成本。核心业务遇瓶颈从亿航现有的业务具体来看,目前亿航的业务主要分为城市空中交通(包括载人与物流)、智慧城市管理、空中媒体三个板块。其中城市空中交通业务一季度贡献营收1510万元,同比增长256%,占总营收比重达80.4%,是亿航的主营业务。从载人业务来说,亿航已经入不敷出。亿航的载客无人机产品有2016年推出的单人舱“亿航184”和2018年推出的双人舱“亿航216”两种,一季度由于疫情的影响,亿航只交付了9台“亿航216”,环比下降65.4%。在亿航目前6亿美元的市值面前,这个销量显得太低,完全不能覆盖无人机研发及制造的高昂成本。而且,亿航自发布“亿航184”以来就一直坚持“全备份”的制作安全标准,确保无人机在出现一个或多个故障时仍能继续安全飞行。比如,一架“亿航216”上就配备有16个螺旋桨,即使在飞行途中坏掉一个,也完全不会有安全问题。这种制作标准保障了安全,但也进一步拉升了生产成本,导致载人机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从物流业务来说,亿航仍旧处在探索阶段,还不够稳定。亿航已经在5月获得了民航局颁发的自动驾驶飞行器物流试运行许可,可开展150公斤以上大载重空中物流的商业化试运行,并且已经与物流公司DHL在无人配送进行了尝试。

亿航创始人胡华智曾表示,“未来几年不排除有非核心业务的收入暂时超过核心业务,但公司长期的核心一定会是载人机。”这是因为虽然目前亿航的空中交通业务还未实现盈利,但其未来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地面交通拥堵的加剧,空中交通市场将成为新的发展风口,科幻电影中的“空中的士”也将落地成为现实。而且在去年9月,亿航就已经在吉林成功实现“空中的士”载人首飞。但受制于指挥调度平台、导航和定位系统、停机坪、充电站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还未建设完善,空中交通的普及和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亿航现在要解决自己的亏损问题,需要提高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体等非核心业务的营收,来拉高总体的营收。智慧城市管理业务曾是亿航前身(北京亿航创世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亿航曾凭借向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国际活动提供智慧控制系统,打开了自己的市场知名度。但随着业务重心的偏移,亿航已经不再是该领域的技术领先企业。在今年4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复亚智能交通无人机AI全自动巡逻系统斩获“城市管理赛道十强”,成为前十名中唯一一家无人机企业。在空中媒体领域,亿航先后两次刷新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中无人机数量的世界纪录,在飞行技术、规模和市场知名度等方面都拥有自己的优势。但受今年还在延续的疫情影响,无人机空中编队表演的市场需求骤降,亿航想要靠其提升营收也是非常困难。

第四条路亿航要走出当下的营收困境,就要探索出第四条路,通过业务创新来调整自己的营收结构,解决亏损难题。通常来说,民用无人机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专业级无人机。消费级无人机主要应用于航拍、跟拍、空中表演等娱乐场景;专业级无人机则可以广泛应用于交通、环境监测、农林植保、物流、安防、地理勘探等众多行业。目前,消费级无人机由大疆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整个市场已经将近饱和。而专业级无人机由于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市场规模远大于消费级无人机,而且还存在巨大的空间等待开拓,预计未来将有长足的发展。亿航现属于专业级无人机服务企业,转型后多年来的积累使其在无人机的安全性、装载能力明显优于行业,可以在消防、应急救援、安全巡查、景区观光等领域进行创新性应用。在消防领域方面,亿航可以在自己现有的无人机产品上装配消防弹、灭火剂,凭借机动和飞行优势,在火势蔓延前及时抵达现场,将灾情损失降到最低。未来亿航可以通过组建专业的消防无人机队伍,为社会服务,同时扩展自己的业务领域。在应急救援方面,无人机的优势毋庸置疑。特别是疫情催发了“无接触”经济,无人机在医疗应急领域的需求爆发,为亿航的无人机制造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上一篇:【股票600975】600975股票最新消息 新五丰
下一篇:【st中华重组】中华神车欠债1

热门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由网友自行发布,我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21 股票配资网站大全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