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股票拆分Google在2012年致股东信里宣布:他们将为所有股东进行股票拆分,所有具备A级和B级投票权的股票(也就是一般投资者、创始人和Google员工手里的股票)都会被拆分,但新拆分出的C级股票不具备投票权。因此,每个投资人都将拥有两倍的股份,也就是1拆2。所以拆分是很合理的,且可能户帮助Google的投资者进行多元化的投资。Google还提到包括两位创始人在内的“三驾马车”EricSchmidt、LarryPage和SergeyBrin将继续保持他们的投票权利,他们称之为staplingagreement。这意味着三驾马车无法抛售自己的C级股票,导致他们在公司里的经济利益有所下降,但他们的投票权却有所增加。虎嗅把这简称为“我拆股,但你别拆我(的投票权)”。Google称拆股是为了保证现有股权结构的前提下,保证公司的长期利益,让公司专注于未来更长远考量的办法。新拆分的股票并非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稀释,而是用新的代码、但目前还不知道具体会用什么代号。从美国各家媒体现在采访情况来看,资本市场对Google创始人有所争议,有人认为,创始人的控制始终是Google发展最强的驱动力,Google从来都很在意保持创始人控制。也有人认为Google在这方面表现得过于偏执了。有观点认为,“仁慈的独裁者可能会治理得很有效率,可是一旦他们丢掉其仁慈性,事情就会变得很糟糕。Google的核心议事者需要让公司对所有的人而不是更少的人负责。”Google上市之初即采取的是A-B股双重架构,事实上创始人现在已有了66%的投票权。该项提议将在6月21日上的Google股东大会上表决是否通过。各位资本界的行家里手、各位创业者创始人,您怎么来看Google创始人此项举动呢?目前道指成分股中有11家公司股价达到三位数,股价最高的是维萨,达到212美元。多家公司拆股后上涨在海外市场上,拆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上市公司行为。如果一家公司股价过高,会影响投资者特别是散户的参与,导致交易和投资清淡,此时上市公司会选择通过拆股降低投资门槛,扩大投资者覆盖面,增加交易量和流动性。在2000年之前的美国市场上,拆股成为一种潮流。20世纪90年代,标普500成分股公司中,平均每年有64家公司进行拆股。特别是在1997-2000年的牛市中,有375家成分股公司进行拆股。不过在2000年后,上市公司进行拆股的热情渐褪。自2009年以来的本轮牛市中,标普500成分股中只有57家公司完成了拆股。去年有14家,今年到目前为止包括苹果在内仅有4家。在美国市场上,最常见的拆股比例是1拆2,1拆3或2拆3,而像苹果一样“1拆7”的安排非常少见。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的统计显示,自1980年以来,标普500成分股中只有3家公司进行过如此大比例的拆股,4月以来,谷歌、苹果接连宣布拆股,5月15日,腾讯一拆五的拆股方案也正式实施。有趣的是,就在2014年5月3日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明确表示,对股票回购或分拆公司没有兴趣,“这是一场我们不想玩的游戏”。那么科技公司为什么愿意玩拆股这个“游戏”呢?资本市场上,当一家公司股价太高,只能令普通投资者望而却步时,为了提高流动性,通常会推出拆股方案。腾讯从5月15日后开始停牌,其5月14日收盘价为514港元,拆股之后,股价大概降到每股100港元左右。腾讯股价高企,投资者即便只买一手(100股),入场费也超过5万港元,而拆股之后,投资者只需1万多港元就可入场。腾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公布拆股计划时曾解释说:“在港股历史上,腾讯目前的股价是罕见的,拆股除了能满足更多投资者的需求,客观上也是为了满足员工激励机制的现实需要。希望外界不要过分解读。”那么市场有什么“过分解读”呢?依据香港市场拆股历史,这将是香港最大规模的IPO,筹资额度可能高达200亿美元。阿里巴巴重申,该公司不会对市场传言置评。截至6月7日,阿里巴巴拥有40亿股普通股,每股价值0。000025美元,形成了100000美元的股本。股权分拆将使阿里巴巴普通股数量增至320亿股,同时每股面值降至0。000003125美元。该公司的股东将于7月15日在香港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就此举性投票。如果获得批准,这一变化还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生效。2014年,这家总部位于杭州的公司在纽约首次公开募股(IPO),筹资250亿美元,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规模的IPO。尽管这家电子商务巨头曾希望在香港提交申请,但受到该市上市规则限制后,阿里巴巴转向美国上市。港交所坚称,阿里巴巴的双重股权结构意味着普通投资者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创始人或关键管理层拥有更大的投票权。2017年,纽约、上海和深圳纷纷超过香港,成为更大的IPO市场,因为科技初创企业和所谓的“新经济”股票,
盒马鲜生“独立”了!刚刚,马云放大招!近3万亿阿里组织再升级!更有1股拆8股,冲刺港股募资1400亿上市!18日早间,阿里巴巴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了集团CEO张勇的一封全员信,宣布了阿里新一轮面向未来的组织升级。本次组织升级的核心是-保障创新、投资未来。此前,2018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也曾发出一封全员公开信,宣布阿里最新组织升级,升级阿里云和天猫,全力打造阿里商业操作系统。而此次组织升级的目的则是充实创新业务的领导力量和组织保障;明确大文娱一号位,聚焦大文娱各业务的紧密融合;实现战略投资业务与财务体系一体化。有哪些变化?阿里本次组织调整具体如下:
朱顺炎在担任阿里大文娱新媒体业务总裁期间曾经投资了印度短视频社区产品VMate。目前VMate月活用户超过3000万。根据全球第三方互联网数据机构similarweb数据显示,VMate在印度谷歌应用市场视频播放与编辑类排名第三。GooglePlay页面显示,VMate下载量超过1亿。2、任命樊路远(木华黎)担任阿里大文娱事业群总裁,负责优酷、阿里影业、大麦、互动娱乐(300043)。基金君注:此前樊路远,曾任阿里影业董事局主席兼CEO,兼任大麦网CEO。3、任命集团CFO(受财务官)武卫(MaggieWu)兼任集团战略投资部负责人,向张勇汇报。阿里战略投资团队由集团副主席蔡崇信从无到有搭建,今后会继续协助武卫。基金君注:阿里的战略投资团队是由集团副主席蔡崇信从无到有一手搭建的,在此次调整之后,蔡崇信将从旁协助武卫,帮助投资团队更好地成长。
张勇在全员信中表示:“创新和变化就是阿里的基因。我们的组织只有不断创新、变阵,在发展中成长,在战斗中培养人,才能持续创造一个又一个风口。”附:2019年6月18日阿里巴巴组织升级通知从拥抱变化到创造变化在2018年11月的组织升级中,张勇在全员信中表示,阿里不仅要积极拥抱变化,而且要主动创造变化,这样才能引领时代的脚步,成为新时代的“造风者”!而在这次的组织升级中,张勇更是明确了阿里未来的主要方向就是保持创新,创造风口。
赴港上市成定局?阿里巴巴欲1股拆8股彭博6月17日的一则报道让阿里巴巴上了昨天的热搜。报道称,阿里巴巴在一份委托投票征集函表示,计划将普通股数量从现在的40亿股扩大至320亿股。该计划将于7月15日在香港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进行表决;如果获批,将在2020年7月15日前进行拆股。阿里巴巴在函件中表示,拆股将提高公司融资活动的便利性,包括发行新股。
一般来讲,实施拆股的公司都希望降低股票投资的资金门槛,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而增加流动性。此前,腾讯控股就曾在2014年3月19日提议以1:5的比例分拆当时的股份,并在5月14日股东大会通过后生效。当时马化腾给出的解释是“在港股历史上,腾讯目前的股价是罕见的,拆股除了能满足更多投资者的需求,客观上也是为了满足员工激励机制的现实需要。希望外界不要过分解读。”受阿里巴巴回归港股的影响,港交所已经闻风而动,展开了一轮上涨。截止到目前已经反弹9.89%,截止到发稿前报收269港元/股。目前腾讯控股的市值占港交所总市值的10%左右,每天的成交额介于30亿港元至40亿港元之间。按照花旗分析师YafeiTian的预计,如果投资者对于阿里巴巴股票的交易兴趣与腾讯相似,则港交所的日均成交量有望因此而增加10%-15%。
阿里拆股 赴港上市更近一步?阿里赴港上市似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6月17日,阿里提出普通股拆股计划,每1股拆8股的消息再度引起了关注。此举被视为阿里可能在为赴港上市做准备,通过拆股方式降低股价,吸引更多中小股民买入,以提升活跃交易量。或为赴港做准备阿里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件显示,阿里计划将普通股数量从现在的40亿股扩大至320亿股,每1股拆8股。该计划将于7月15日在香港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进行表决;如果获批,将在2020年7月15日前进行拆股。阿里在文件中称拟议中的股票分割“将增加以较低每股价格发行的股票数量,董事会认为,这将增加公司未来筹资活动的灵活性,包括发行新股”。对于普通股拆股计划一事,阿里官方的回应同样是惯用的“不予置评”。尽管阿里惜字如金,但与连日来“阿里将赴港上市”的信息裹在一起后,便产生了更强烈的化学反应。阿里此举被视为为自身赴港上市向外释放信号。但投资行业分析师何南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仅从阿里提出普通股拆股计划来看,其实无法确定阿里一定会赴港上市。“只能猜测阿里可能在为在港股上市做一些提前的准备。”
自行降低股价如果阿里赴港上市板上钉钉,港股的发行价格将以美股作为参考标准。举例来讲,6月17日美股开盘前,阿里每股交易价格158美元,阿里当前每股交易价格为158美元,共计40亿股,现在炒成320亿股,理论上每股价格要变成19.75美元。“如果当日赴港上市,阿里总股份是320亿股,假设在香港募资50亿股,定价基准就会在20美元附近。”何南野解释称。当然,在港股,推算出美股价格后要再根据汇率计算成港元。实际上,就算阿里不是因赴港上市而拆股,此举也行得通。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阿里的股价相对较高,折合成港元后,每股超千元,已经远远高过港股现有的最高价格。即使一拆八后,每股也在百港元以上。
沈萌进一步解释称,阿里在香港交易的股票和在美国交易的股票之间需要完全一致,假如港股单价高于美股,那么就可以在美国买入、在中国香港卖出,进行套利,反之亦然。即使存在这样的价差,经过不断套利之后,也会使得两地价格趋同。活跃交易量众多投资行业分析师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阿里拆股会促使大量中小股民买入阿里的股票,尤其是想赴港上市,更是要为争取中小股民做好准备。此举也是为了阿里保持股票交易的流动性。“拆股更有利于投资者交易、保持适当的流动性。高股价对中小股民和机构投资者同样不便交易。”沈萌强调。何南野表示,对于阿里而言,拆股的好处之一就是降低股价,可吸引中小股民买入,也有利于公司在未来的再次融资,比方说去香港上市融资,提高股票的吸引力。“如果股价过高,小股民会在心理上觉得高价的股票买不起,拆股因而有利于活跃交易量。”对于阿里是否需要为在港股募资一事,同样有着不同的声音。一位在美股上市的首席财务官认为,阿里可以通过赴港募集资金,但这绝不是主要目的。但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者表示,阿里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有所下降,资金流动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9大幅下降至现在的1.3,可见阿里也还是需要募资的。与此同时,阿里或许想通过拆股影响投资者心理,从而达到拆股之后股价市值提升的效果。何南野解释称,股民和机构股东会认为高股价的公司拆股的话,它未来也有可能延续此前高速增长的趋势,未来的股价还会继续走高。拆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公司未来增长的动力,股民也会更愿意买入这种拆股公司的股票。股票实战家,立足实战,拒绝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