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特别策划了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山中青年》,今天推出第十一篇《张雷:“融”进未来“融”入中华》。央广网杭州8月日消息(记者陈瑜艳任磊萍曹文君浙江台张秀青余杭台朱云岚李媛婷)清康熙《临安县志》记载:“治东十五里,林木青翠,独冠群山。”青山村据此而得名。这里三面环山、竹木葱郁,小桥流水人家,恬淡静谧幽深,距杭州主城区50公里,要不是一对年轻跨国夫妻到来,真可能会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张雷和他的伙伴们在对这个小山村的解构和重塑中,寻找到我们的根脉,安放了我们的乡愁,架构起通往历史的桥梁,展示出中华文化联通世界的强大的生命张力。如今,这座有着桃源仙境般美丽乡野的小山村,开始渐渐展现在世界面前,传递着原汁原味的中国乡村文化和含蓄包容的根脉情怀,古老村庄在人与自然、文化的融合中走向未来。融设计图书馆外观(央广网发受访者提供)融设计图书馆内部(央广网记者曹文君摄)
张雷和青山村的故事,起源于这里的山水。2015年,公益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将青山村龙坞水库定为我国第一个小水源地保护项目,张雷因此受邀来这里教授村民手工技艺,帮助他们摆脱仅靠竹子为生的困境,从而缓解水源污染的状态。三年后,在众多环保志愿者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曾经污染严重的龙坞水库水质从三类变为一类,方圆百里的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青山村的美破茧而出。也是这三年,让张雷爱上了青山的山水,他的设计理念渐渐也和青山村的自然生态、传统文化也渐渐融合在了一起。他说,“人本就来源于自然,作为一个最前卫最现代或者是最超前的设计师,我认为我应该回到乡村,因为回到乡村,我可以站在祖先的肩膀上去思考未来的设计,因为山水影响生活方式,影响制造方法,影响我们的设计。”2018年,张雷和他的团队将中国第一家研究和传承传统材料的“融设计图书馆”搬进了青山村。他们对村里废弃的旧礼堂进行了保护性改造,60年代的木结构夯土建筑内用现代方式陈列了上千种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百位设计师捐赠的书籍和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新作,张雷说,希望在这里发生的新老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让中国的传统工艺走向世界:“融的意思其实是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融化,第二层含义是融合。将中国传统手工艺融化成材料和工艺,然后再将它融解到我们的当代设计中去。”德国设计师Chris和团队成员王幸泽(央广网记者曹文君摄)融,因文化而变图书馆建成后,张雷和伙伴们每年会面向全球设计师举办一个主题设计展,邀请约十个国家的设计师驻场创作,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陆续来到了村里,研究材料,寻找灵感,与有手艺的村民进行联合创作。他们用村里编竹篓的方法编各种灯饰,用蚕丝做成花瓶,不少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德国设计师Chris说,优美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让他爱上了青山村。“我在这里可以找到一些非常多新的灵感。德国很多设计偏注功能和实用性,和中国的传统材料和手工艺术蕴含的非常丰富和深邃的营养所碰撞,滋养了我的设计灵感,融合创作传播给世界,这是我的使命。”渐渐地,“融设计图书馆”的集聚效应吸引了近40位国内外顶尖设计师来到青山村,他们租住在村民家中,教授手工艺,并在张雷的带动下,发动当地村民参与竹编、竹刻、金属编织、榫卯等工艺品制作,不仅解决了本地劳动力闲散问题,增加了绿色收入,也让本土村民重拾了对传统工艺的信心。
“真是想不到,面对面家门口经常坐在一起。”作为村里竹制品编织高手,俞才根从没想过能在家门口天天和外国顶尖设计师讨论手工艺制作。他欣喜地看到年轻时尚的设计理念给传统手工艺带来的蜕变:“我们的想象力跟他们相比绝对是他们胜一筹!”同样,青山村的传统手工艺文化也同样让年轻设计师们为之迷恋。张雷的妻子约瓦娜来自塞尔维亚,也是品物流形工作室联合创始人之一。她说,乡村给了他们来自大自然的能量和传统手工艺的内在魅力。“这些传统手工艺是我们艺术设计的源头,对于我们设计师而言这是当代艺术的最基础的养分。”绚丽的晚霞、青翠的山林以及朴实乡村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传统手工艺文化,让他们选择这里,留在这里。混合着传统的设计,对于这些年轻的设计师们来说是非常高级的时尚。约瓦娜喜欢穿着手工缝制的布鞋在村内散步,和丈夫张雷一起共度浪漫的晚餐,“这种将手工艺和生活混合、交叉的方式,我觉得非常有趣。我的时尚风格是一种来自于本地的时尚。”融设计图书馆陈列了上千种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央广网发张延摄)融,因聚合而兴青山村是个有着2600多人的传统村落,村民以前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毛竹和水稻种植。单一的产业使得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空心化现象严重。“融设计图书馆”开放后,每年吸引访客近2万人,带动了村里的文旅产业发展,青山村从年轻人逃离的空心村,逐渐变成了匠人汇集的潮流村。
同年成立的“青山同心荟”,是杭州市首个以村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分会。张雷担任了“同心荟”的副会长。“青山同心荟”由入驻青山村的20名高端人才以及海归精英群体组成,涵盖了民宿、农家乐、文创等各类产业的创业者与经营者。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张雷和会员们都会定期参与和建言献策,他们还利用自身资源,为青山村美丽乡村的设计与建设、文化传承与构建、基层治理与共建贡献力量。张雷一家人(央广网发通讯员供图)“新村民”张雷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背着自己未满周岁宝宝在青山村的山谷和竹林间跑步和散步,他和妻子在村里租了一栋上世纪80年代建的老式夯土房,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改造。张雷说,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他真正的理想是可以安心在乡村工作40年,和青山村一起守望未来。青山村目前正在打造全国首个生态设计文化村落,因山水而聚,因文化而变,因融合而兴,良好的生态、多元的文化、青春的驻守让这座小村庄焕发着独有的魅力,描绘着未来的模样。
本文转自【证券日报】;本报见习记者刘伟杰8月5日,新三板精选层开市第十个交易日,运行平稳,随着精选层试点融资融券业务已获得监管层认可,市场各方人士热议精选层即将“试水”两融业务,业内人士表示这将为投资者提供新的交易模式,有望提升市场流动性,不过投资者也需要充分了解和把握融资融券交易的特点和风险。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是深化新三板改革的重要一步。新三板精选层推出融资融券业务,将活跃精选层二级市场的交易,从交易制度、政策环境等各方面向创业板、科创板看齐,充分发挥新三板精选层的“纽带”作用,实现不同层级之间的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提前让企业适应不同于新三板基础层的市场环境,为创业板、科创板提供更多优质企业。2010年3月1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首批融资融券试点业务资格证券公司名单,当年3月31日融资融券交易正式登陆了中国证券市场。在充分借鉴十年来A股市场的融资融券业务经验的基础上,新三板精选层试点融资融券业务,对于持续改善流动性、优化市场生态,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发挥好精选层引领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陈雳看来,融资融券具有价格稳定器的功能,实现股票的价值回归,减缓非理性波动。对于投资者而言,融资融券交易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表达自己对股票的预期。陈雳进一步表示,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为投资者提供了双边交易机制,打破了投资者在股价高位时只能“做多”而不能“做空”的尴尬局面。一方面降低了单边交易机制时,股价“虚高”、市场泡沫较大的危险;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理性、价值投资者参与到精选层股票交易中来,增添市场的活跃度,甚至精选层逐渐活跃起来后,有望形成自上而下的传导效应,逐步带动创新层和基础层活跃。值得一提的是,融资融券还可拓宽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的应用渠道,在实施转融通后可以增加其他资金和证券融通配置方式,提高金融资产运用效率。不过,融资融券交易具有杠杆效应,在放大投资收益的同时也加大投资风险,因此投资者需要充分进行了解。谢彩认为,融资融券交易使得投资者与证券公司之间不仅有委托关系,还有债权债务关系。股票价格的波动会带来投资收益或亏损的变化,同时利率的波动还会影响投资者的利息和费用成本。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融资融券交易特点与风险、了解自己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做到知己知彼,方可考虑进行融资融券交易。
【寻找融媒体蓝海】在传统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常引用蓝海理论来指导管理者制定正确的媒体发展战略,改进媒体运营中的各种问题。十多年前卫视“水果大战”,蓝海战略更是各家卫视的高频词汇,它们希望通过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形成自己的跑道,改变市场游戏规则,取得竞争优势。蓝海战略一词源自2005年出版的《蓝海战略》,作者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莫博涅教授和金伟灿教授。他们认为市场由两种海洋组成,红海和蓝海。红海是已知的市场空间,非常拥挤且高度竞争;蓝海是尚未诞生的产业,即未知的市场空间,不存在竞争,但找到它却并非易事。十余年过去,蓝海理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尽管作者在2017年出版了续集,但是这个市场概念却似乎已经落伍,不再受人追捧了。毕竟大多数人更急于解决当下他们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即便选择进入新领域,也习惯在红海中挣扎。当下的融媒体发展亦是如此。全国各地都在发展融媒体,但你会发现这个全新的事业自出生起就带着极强的复制性,进入该市场的媒体单位几乎都在红海竞争中搏杀,很少有人愿意去寻找蓝海,去做与众不同的事情。其实寻找蓝海就是价值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无疑是艰难的,风险也非常大。因为它意味着要从红海中脱离出来,在新的游戏规则下行事。而大多数的融媒体机构要做的事情恰恰是遵从游戏规则,遵循体制规定。如此,蓝海战略自然很少被人提起,也不为人们所重视。在电视竞争的年代,大家每天都要看收视率,收视率这个指挥棒影响了很多决策,也间接加剧了红海竞争。在今天的融媒体时代,点击率、观看率、粉丝数量,仍然是大家的指挥棒。离开这些数据,媒体的成绩就无法显现。这也导致一些平台的决策层不太在意红海之外的东西,只希望在同一赛道获取领先位置。于是我们看到,各种传媒号层出不穷,各种平台日新月异,几年前还是“两微一端”,如今已经“一键群发”了,各种红海工具也为市场所追捧。很少有人提及,蓝海在哪里,价值创新从何抓起。
没有可以复制的案例,但可以借鉴的思路还是有的。目前,很多市场行为都以数据为依据,特别是以观众的喜好、需求为导向。比如育婴类节目,我们会发现该领域内的竞争者特别多,那么这类节目还有操作空间吗?《蓝海战略》一书中曾提到“非顾客”的概念。举个例子,在制作育婴类节目时,节目组会习惯性地将目标受众聚焦于年轻夫妻及他们的父母辈,却忽略了育婴行业的其他参与者,如市场从业者、医护人员等。这是否意味着新的市场空间?如果是,那么它就是蓝海。可惜,很少有人愿意去做这样的创新尝试。近日,笔者随手翻了翻这本旧书,颇为感慨。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时髦的概念,在一些经典理论中,我们可以为自己的经营决策行为找到依据,找到思路。在融媒体从蓝海发展成为红海的时候,我们仍要从中寻找创新价值,寻找红海中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