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性原则在准则、制度中的运用稳健性原则在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对企业防止虚增资产和收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据保守估计,仅深圳国有企业资产就缩水将近100亿元。修改后的准则、制度主要在下面六个方面体现了稳健性原则。1.要求计提八项减值准备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计提八项减值准备以防止高估资产。以坏账准备的计提为例说明修改后的准则关于八项减值准备是怎样体现稳健性原则的:
国际会计准则将研究与开发分别对待,研究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开发费用符合条件的允许资本化。而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更多地考虑了会计操作的稳健性:由于个别研究和开发计划的未来收益有极大的不稳定性,绝大部分的计划均不能产生可辨认的未来收益;或者尽管能产生可辨认性收益,但研究与开发成本与收益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甚至连间接的因果关系也不存在。因此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有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只允许将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认为无形资产。准则还规定,对于是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账面价值作为实际成本,而不是以投资者获得的股份或其他确认方式作为实际价值。3.债务重组的重组收益不能计入当期收益债务重组特别是关联方的债务重组一直是企业利润操作的重要方式,关联方往往主动减免企业债务以抬高企业利润。为了减弱这种情形对会计利润的影响,修改后的制度要求债务人以低于账面价值的现金偿债的金额不再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而是全部计入资本公积,如果是损失则必须在当期计入损益;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不再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重组收益,而是将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全部作为资本公积。4.非货币性交易对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做了限制非货币性交易也是企业操纵利润的重要方式,很多“扭亏为盈”的企业,都用上了这一招。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同类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应按其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修改后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各项资产,应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在交易过程中涉及补价的,应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收到的补价(或减去支付的补价)后的金额,再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这样就有利于防止人为的关联方非货币性交易通过高估换入资产来提升企业经营绩效。5.借款费用不能随意资本化新准则规定,只有因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才能资本化,并且还要求这笔借款费用支出是为了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而且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时发生的。一旦固定资产购建活动停止连续超过三个月,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将其确认为当期费用,直到资产的购建活动重新开始。如果固定资产达到了可使用状态就应停止费用资本化。其余的借款费用必须“费用化”。
稳健的必要性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而在前几年网络业兴起的时候,要求会计处理采取“冒进主义”的呼声曾经一度占有很大的市场,但很快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而销声匿迹。随之而来的世界经济回落,加之我国开始整顿证券市场、加强证券监管,使稳健性原则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为什么不可以采取“冒进主义”方式呢?从历史来看,稳健性原则不是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而是随着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动而产生并得到加强的,公司制企业的产生为其提供了温床。公司制企业往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承担的责任是受托责任,会计的功能在于反映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经营者的业绩与其报酬相关联,对经营者实行股票赠予、或股票期权制度、或提成方式的企业更是如此。这一制度安排在促使经营者努力提高股东权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经营者通过做假账人为地提高股东权益的动机。当经营者由于经营能力有限,或是决策判断失误,或是外部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经营业绩下滑时,为了掩饰目前的经营状况,不得不向受托人虚报实际情况。尽管财务报告是由会计师编制的,但经营者常常利用薪金或职位的提升对会计师施加影响,迫使会计师屈从于管理层的要求。因此,为了平衡企业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防止会计报表为管理层所控制,要求会计师做账时要遵循稳健性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无需面面俱到,教你巧妙看会计报表小编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会计报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阅读这些会计报表无需面面俱到,看几个关键数据就能对一个公司的基本情况做出判断,今天就跟着小编学习起来。小编提问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这三张会计报表都看什么?利润表看公司赚不赚钱(净利润)与产品的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现金流量表看公司赚的钱能否收回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表看公司的偿债能力,有无债务风险(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如果会计报表没有水分,上述方法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会计报表做假了,就要有所鉴别了。如何判断会计报表有无水分呢?建议重点关注一下科目。资产负债表需要重点关注的科目:①应收账款。一方面,如果收入与利润有水分,应收账款就是藏污纳垢之地。因此要注意识别虚增的应收账款;另一方面,如果超长期应收账款金额不菲,有可能说明公司客户信用管理不过关,或者产品交付有瑕疵。②存货。一方面要注意识别未结转的成本形成的虚假库存;另一方面要关注存货减值,包括原材料减值与产成品减值。③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有资产垃圾筐之称,要注意识别挂账的费用。另外,如果大股东从公司借款较多,说明公司公私不分,没有严格的内控。④无形资产。除土地使用权外,其他的无形资产基本都是伪资产,特别要提防别有用心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研发费用资本化会减少当期费用,虚增资产,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比重高的企业往往是美化报表给别人看的,给金融机构看,给潜在投资人看。⑤其他资产。正常经营的企业,其他资产几乎不会出现。但有其他,必不寻常,譬如被法院冻结的银行存款。利润表需要重点关注的科目:①销售费用。销售费用占比畸高,往往说明企业销售渠道不畅,客户认可度不高,市场还没有打开,属于硬推出货。②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占比高低,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内部运营效率。管理费用偏高的企业往往内部运作效率低,形式主义盛行。③营业外支出。除非企业在做捐赠,除此之外的营业外支出都可以和管理不善挂上钩,营业外支出偏高,说明公司管理出问题了。④资产减值。因为资产周转不畅或管理不善,就可能导致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偏高,同样说明公司管理出问题了。金流量表表需要重点关注的科目:见过了太多虚构收入、利润的报表,大家会觉得现金流量表更可信。现金流量表真是清白之身吗,不是。大家迷信它,是因为觉得资金流动的轨迹是真实的。真实的轨迹何尝不可以运作呢?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要提防美化现金流量表的现象,如找家关系户,做份采购合同,打笔预付款,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立马会好看。待到明年,再把合同取消,预付款退回,一切恢复本来面目。②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了解公司主要的融资渠道。
稳健性原则在准则、制度中的运用稳健性原则在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对企业防止虚增资产和收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据保守估计,仅深圳国有企业资产就缩水将近100亿元。修改后的准则、制度主要在下面六个方面体现了稳健性原则。1.要求计提八项减值准备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计提八项减值准备以防止高估资产。以坏账准备的计提为例说明修改后的准则关于八项减值准备是怎样体现稳健性原则的:
国际会计准则将研究与开发分别对待,研究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开发费用符合条件的允许资本化。而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更多地考虑了会计操作的稳健性:由于个别研究和开发计划的未来收益有极大的不稳定性,绝大部分的计划均不能产生可辨认的未来收益;或者尽管能产生可辨认性收益,但研究与开发成本与收益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甚至连间接的因果关系也不存在。因此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有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只允许将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认为无形资产。准则还规定,对于是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账面价值作为实际成本,而不是以投资者获得的股份或其他确认方式作为实际价值。3.债务重组的重组收益不能计入当期收益债务重组特别是关联方的债务重组一直是企业利润操作的重要方式,关联方往往主动减免企业债务以抬高企业利润。为了减弱这种情形对会计利润的影响,修改后的制度要求债务人以低于账面价值的现金偿债的金额不再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而是全部计入资本公积,如果是损失则必须在当期计入损益;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不再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重组收益,而是将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全部作为资本公积。4.非货币性交易对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做了限制非货币性交易也是企业操纵利润的重要方式,很多“扭亏为盈”的企业,都用上了这一招。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同类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应按其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修改后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各项资产,应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在交易过程中涉及补价的,应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收到的补价(或减去支付的补价)后的金额,再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这样就有利于防止人为的关联方非货币性交易通过高估换入资产来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企业的开办费不应列入资产负债表的“其他资产”项下,而是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一次性计入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若某项待摊费用已经不能使企业受益,应当将其摊余价值一次性全部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不得再留到以后摊销。稳健的必要性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而在前几年网络业兴起的时候,要求会计处理采取“冒进主义”的呼声曾经一度占有很大的市场,但很快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而销声匿迹。随之而来的世界经济回落,加之我国开始整顿证券市场、加强证券监管,使稳健性原则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为什么不可以采取“冒进主义”方式呢?从历史来看,稳健性原则不是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而是随着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动而产生并得到加强的,公司制企业的产生为其提供了温床。公司制企业往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承担的责任是受托责任,会计的功能在于反映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经营者的业绩与其报酬相关联,对经营者实行股票赠予、或股票期权制度、或提成方式的企业更是如此。这一制度安排在促使经营者努力提高股东权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经营者通过做假账人为地提高股东权益的动机。当经营者由于经营能力有限,或是决策判断失误,或是外部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经营业绩下滑时,为了掩饰目前的经营状况,不得不向受托人虚报实际情况。尽管财务报告是由会计师编制的,但经营者常常利用薪金或职位的提升对会计师施加影响,迫使会计师屈从于管理层的要求。因此,为了平衡企业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防止会计报表为管理层所控制,要求会计师做账时要遵循稳健性原则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