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至6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四川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重建一个物质家园的同时,构建一个意义深远的精神家园。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分别陪同调研。调研期间,刘奇葆到成都、绵阳、德阳、阿坝、雅安、眉山等地,深入产业园区、企业、村社、学校、宣传文化单位,考察“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地震灾区重建和发展情况,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流。在汶川特大地震和芦山地震灾区调研时,刘奇葆说,四川灾后重建成效明显,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展现了四川人民的坚强坚韧坚定、自立自强自信。他来到灾后重建的北川县曲山镇沙坝村时,村民们热情地围拢过来,为刘奇葆献上羌红,向他介绍大家近年来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情况。刘奇葆肯定了当地因地制宜助农增收的做法举措。在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白伙聚居点,看到村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和特色农业,刘奇葆非常高兴,鼓励大家在全面实现小康的道路上,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刘奇葆分别前往绵阳科技城、东方汽轮机厂、天府新区仁寿视高区域、天府新区国际展览中心、新川创新科技园实地调研。他指出,这些年四川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一大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也上了新台阶,在扩大增量中进一步优化了结构。要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为企业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推进园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刘奇葆强调,要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传承创新中华文化。要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围绕“文化+”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群众提供标准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四川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古蜀文化、藏羌文化、川剧等独具特色,要做好传承和创新两篇大文章,打造民族民间文化的亮丽风景。中宣部副部长、国新办主任蒋建国,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李宝善参加调研。省领导尹力、黄新初、吴靖平、黄彦蓉、曲木史哈分别陪同调研。(记者张立东)
人民日报访杨利伟:过去五年航天事业发展最迅猛人民日报访杨利伟:过去五年是航天事业发展最迅猛的五年来源:人民日报刘诗瑶、余建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也为我们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参与者,作为一名航天员,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要争分夺秒地努力,为早日实现航天强国、航天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航天英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说。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体现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第一个点到的就是‘天宫’,我感到非常振奋!”杨利伟说,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怀航天事业,过去五年,也是中国航天人砥砺前行的五年。杨利伟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正式立项,到今天已走过25年。“无论是看成就还是看国内外影响力,我们可以自信地说,过去五年是航天事业发展最迅猛的五年。”十八大以来,以提升载人航天核心能力为重要方向,紧紧围绕空间实验室任务目标要求,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奋力拼搏,突破和掌握大量关键技术,取得了众多创新成果,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目标,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了重要经验,也推动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从1998年加入中国航天员大队开始,杨利伟的个人命运就同航天事业发展紧紧连在一起。“听到总书记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很受触动。能赶上这么好的一个时代,实现飞行梦,是我们航天员的幸运。”航天员是极少人从事的职业,对个人的挑战巨大,每一次执行任务也都面对高风险。迄今为止,中国已有11名航天员、14人次执行过飞行任务、进入过太空。杨利伟说,现在每次飞行前,航天员们都会在国旗下庄严宣誓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这种“惯例”,体现的正是不忘初心、勇于担当。航天事业的新发展对航天员队伍提出了新要求。未来的航天任务会越来越密集,航天员需要更好地延长自己的飞行寿命,飞向更深更远的太空。“我对新入队的航天员说,现在已经不用讨论一个人到底飞不飞的问题,而是一个人能飞几次的问题。国际上,一位航天员在职业生涯中飞3至5次是常态。”杨利伟说,将来一旦建造好空间站,需要中国航天员长期驻留,这对航天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正在进行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在航天员种类上,除了传统的驾驶员,我们还要增加工程师和载荷专家。”2003年首飞时,听到零号指挥员倒计时5秒,飞船舱内的杨利伟发自内心地敬了一个军礼,“事先并没有设计这个环节,我只是想表达一名军人、一名航天员内心的使命感和信心。”如今,这个令人动容的动作也不经意间成了航天员们在发射前的“标配”。(原题为《飞向更深更远的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