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配资网站大全
首页  >  网上配资

【股票首页新浪财经】新浪终于还是走向了私有

作者:股票配资网站大全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60

新浪终于还是走向了私有化

配图来自Canva终于,新浪发布了其2020年的第二季度财报。这份姗姗来迟的财报,再也不复新浪当年冲击美股上市的一马当先。而在公布财报的同一天,新浪也宣布了NewWave(新浪CEO曹国伟持有的控股公司)将收购新浪所有已发行的价值约25.9亿美元的普通股,最终确定收购价格确定为43.3美元/股,私有化预计在2021年一季度完成。而这份迟到的成绩单,也正式将新浪的私有化提上日程。畸形的新浪

上市二十年的新浪本质上却还是一家依靠广告维生的公司,而广告业务总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出现下跌,比如今年疫情的影响就让新浪在二季度遭受了一定的损失。根据财报可知,新浪在二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应占净亏损为2540万美元。而在上年同期新浪却实现了净利润5140万美元,这进一步说明了新浪的广告营收并不能带来稳定的盈利。但就是这种不稳定的广告营收,却一直占据着新浪总营收的七八成比重。这种畸形的营收结构,让新浪的抗风险能力成了阻碍发展的大问题,同时也是这种畸形的营收结构,促进了新浪的私有化进程。但是不解决这个营收畸形的问题,新浪就算完成私有化,也很难再有新的发展。于是在交出了二季度财报之后,新浪站在了一个岔路口上。金融成了新重点

并且在财报公布前不久,新浪正式在微博上线了“微博花花金”,这是一款纯信用类消金产品。根据相关介绍,该产品主要面向微博内信用较为优质的用户,采取按日计息的方式,并支持随借随还。可以看出,在广告业务难以给予稳定营收时,新浪将新的重点放在了消费金融领域上。其实新浪在很早以前就开始金融方面的布局了。早在2011年新浪就成立了子公司新浪支付,2012年微博推出了微博钱包,2013年新浪获得了支付牌照,围绕C端陆续展开自己的金融服务,比如生活缴费和理财服务等。近十年的布局,新浪想的无非是在金融领域中走得稳一点,但是外界的诸多刺激,让新浪也不得不加快金融方面的布局。花呗、白条、信用卡等产品的出现,让人们的消费习惯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提前消费已经成为众多年轻人的首选消费方式,而这种消费趋势的出现也扩大了整个消费金融的市场,同时也催生了行业中的巨头。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2019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可知,预计2019到2020年消费金融市场每年增速在8.7%左右,在此增速下,到了2024年,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而前些日子接踵递交招股书的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俨然已经成为了这个领域内最大的两只独角兽。同时因为这两大独角兽纷纷冲击上市的缘故,在国内刮起了一阵消费金融的热潮,让越来越多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市场之中。而对于在金融领域布局近十年的新浪来说,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要抓住,而新浪又有着怎样的依仗呢?

而新浪入局金融却有所不同,从门户网站起家的新浪,想要通过自己的优势切入金融这个行业。而新浪的优势在何处呢?就是内容。在门户网站还是主流的时候,新浪就通过不断充实自己在财经方面的内容,将自己的财经领域打造成业内较为知名的平台。这让新浪从门户时代就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和内容,让新浪现阶段有了较为稳定的基础。优质的内容将新浪在用户心中的形象打造的比较专业,这也帮助新浪在开展自己的金融布局时少了诸多的麻烦。而通过优质内容吸引而来的用户,也有较高的用户粘性,可以进一步转换成自身金融业务的精准用户。在积累了海量的内容和用户数据之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新浪可以较为精准地掌握平台内用户的金融需求,从而提供较为精准的服务,直击用户痛点,提高转换率。另外,再通过微博的引流,拉动增量市场的用户进入新浪的金融布局之中。在保证存量的同时进行拉新,新浪确实通过长达十年的稳健布局玩出了金融赛道的新花样。这种长期战略虽然在前期效果不明显,但在后期有可能帮助新浪在金融领域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但是,入局金融赛道的各个互联网巨头,似乎并不担心新浪能在金融领域翻起多大水花。差异化并不扛打

首先,不同的入局方法最终都要踏入同一条河流之中。不论是从电商切入还是从内容切入,起跑线可能多种多样,但是终点却只有一个,就是如何在金融领域中独占鳌头。而竞争对手们的实力却一个比一个强,让新浪能坚持到终点这件事多了几分不确定性。其次,在后续的精准化服务提供上,新浪也难敌对手。精准化服务的提供需要海量的数据做基石,也需要强大的云服务大数据能力做支撑,但是相比阿里腾讯京东等巨头,新浪在这些能力上都较为欠缺。再次,竞争对手们比新浪更加贴近生活。比如支付宝现在已经不单单是一个金融科技平台,而是正在向数字经济时代的“水电煤”发展,紧紧联系着人们和金融消费。另外,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美团,也在建设自身的支付体系,而美团和人们的生活则更加接近。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贴近,将会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消费者日常的消费场景之中,也将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新浪相比这些对手,却明显更“远”一点。最后,这个赛道的竞争已经接近白热化。除了阿里腾讯在场中各自雄踞一方,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滴滴这些互联网新贵们也在不断发力,这让本就拥挤的赛道更难找到立足之地,对于新浪更是如此。如此一来,主营业务广告难以撑起新浪的关键时候,金融业务似乎也难以扛起新浪的新营收大旗。而站在岔路口前的新浪,前路也愈发艰险。

新浪私有化成真,黄粱一梦二十年

随着国庆长假的即将,也代表着2020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的时间。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最后几天,新浪方面发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而这样反常规的做法显然也代表了这份财报的不同寻常。逐浪美股二十年,新浪选择离开根据新浪发布的2020年二季度财报显示,总营收为5.077亿美元,同比下降5%,净亏损达到2540万美元。并且在发布这份财报的同时,新浪方面宣布同意以每股43.30美元的价格被NewWaveMMXVLimited(以下简称NewWave)私有化。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并购方的报价较其上周五收盘价上涨近8%,较7月6日收到NewWave不具约束力私有化要约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上涨约18.1%。按照新浪方面的预计,此次交易预计将会在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此后将从纳斯达克退市。而“NewWave”这样一个富含中国特色名字的背后则是新浪董事长曹国伟,按照目前的相关信息显示,截止今年3月NewWave已经控制了新浪58%的投票权。事实上,作为管理层代表的曹国伟5年前就已经开始逐步提升持股比例。早在2015年6月新浪方面就曾宣布,已与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曹国伟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认购协议,将向其出售1100万股新发行的普通股,总价约为4.56亿美元现金。在此次交易完成后,曹国伟的持股比例已经从2.5%提升到16.02%,成为了新浪的最大股东。除了曹国伟的运筹帷幄外,“天时”也被外界认为或是新浪得以私有化的关键所在。上一论中概股私有化的浪潮发生在2013年,当时是因为美股市场对于中概股,特别是游戏股的估值整体偏低,因此也使得巨人网络、盛大游戏,以及完美世界等国内游戏厂商纷纷选择离开。被低估的新浪要“借坡下驴”就与几乎所有离开美股的中概股一样,价值被低估是许多金融界人士眼中新浪私有化的重要原因。目前,新浪旗下主要有三大业务线,分别为新浪网、新浪移动,以及微博,其中新浪持有微博44.9%的股份,持有微博71%的投票权,为微博第一大股东及实控人。但是截止9月28日收盘,微博的市值为79.12美元,而新浪的市值却仅为27.82美亿,也就是说新浪所持微博的股权价值,就已经超过了市值。

在过去的20年中,新浪从门户网站起家、靠微博业务立足,但是其变现方式却一直没能发生大的改变,广告收入常年占据70%以上的营收来源。而这一点从刚刚发布的财报中就可见一斑,新浪的广告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10%,至3.92亿美元,非广告营收则较上年同期增长16%,达到1.16亿美元。对于广告营收下降的原因,新浪方面表示主要与国内疫情导致某些行业广告需求持续低迷,以及不利的汇兑因素有关。但实际上有观点认为,占据总营收8成的微博表现不佳,或许才是其广告业务低迷的核心所在,毕竟随着抖音及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不断抢占用户时间,微博的活跃用户数增长陷入瓶颈,同时过度娱乐化开始逐步影响到社区的氛围,因此在广告主越来越看重“品效合一”的情况下,作为单纯“展示橱窗”的微博对于广告主的吸引力也在不断下降。私有化或将让新浪有了主心骨当然,新浪这一商业模式较为陈旧的背后,或许是其错过了一个接着一个风口的原因导致。在20年后的今天,四大门户彼此间可谓已经是泾渭分明,腾讯凭借社交与游戏成为了国内互联网行业的航母级企业,网易是以游戏为核心,电商、教育、音乐一把抓,新浪有着微博这样一张好牌,而什么都没有的搜狐则已经彻底沦为了“前浪”。在这20年的时间里,新浪从门户、无线、游戏,直到抓住了微博这根“稻草”。不过除了微博之外,面对从即时通讯、搜索,电商,再到O2O,以及短视频的风口,新浪却几乎总是动作迟缓。新浪搜索早在2000年就被外包给彼时刚刚成立的百度,IM软件新浪UC无疾而终,而例如在线旅游、电商、地图等业务也是草草结束,至于新浪与韩国游戏开发商NCsoft合资的新浪乐谷,如今更是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赔本生意。

在外界看来,直到2009年管理层成功实现了管理层持股(MBO)后,曹国伟才有了主人翁的心态。当时在给员工的邮件中,他曾写到,“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实现自己角色的转换,以一个创业者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未来”。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微博就是曹国伟在尚未完成MBO前,力主决定上线并投入大量资源的一个项目。在2017年第五大股东美国对冲基金AristeiaCapital发表的声明中曾称,认为新浪存在重大的治理失误,并提出了包括“微博反向收购新浪”和增加两名美籍独立董事的要求。但最终管理层击退了投资人,并最终拿到了主导权,而这一“斗争”的结果就是新浪的业务推进速度大幅提升,短视频团队旋即成立,同时也在去年上线了内容社交平台“绿洲”。尽管现阶段两者的表现都算不上突出,但好歹摆脱了此前“场边观众”的状态。如今宣布私有化,虽然意味着以曹国伟为首的管理层将有着更大施展拳脚的空间,但是新浪的前路却依然漫漫,当初曾被曹国伟力排众议的微博,如今也已然陷入瓶颈。因此在外界看来,曾多次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曹国伟,这次想要“中兴”新浪,或许接下来要做的不仅是要在业务端进行更多的尝试,同时还需要重塑新浪的基因。

新浪终于还是走向了私有化

配图来自Canva终于,新浪发布了其2020年的第二季度财报。这份姗姗来迟的财报,再也不复新浪当年冲击美股上市的一马当先。而在公布财报的同一天,新浪也宣布了NewWave(新浪CEO曹国伟持有的控股公司)将收购新浪所有已发行的价值约25.9亿美元的普通股,最终确定收购价格确定为43.3美元/股,私有化预计在2021年一季度完成。而这份迟到的成绩单,也正式将新浪的私有化提上日程。畸形的新浪外界对于新浪私有化原因最主要的猜想,集中在新浪并不理想的业绩之上。

上市二十年的新浪本质上却还是一家依靠广告维生的公司,而广告业务总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出现下跌,比如今年疫情的影响就让新浪在二季度遭受了一定的损失。根据财报可知,新浪在二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应占净亏损为2540万美元。而在上年同期新浪却实现了净利润5140万美元,这进一步说明了新浪的广告营收并不能带来稳定的盈利。但就是这种不稳定的广告营收,却一直占据着新浪总营收的七八成比重。这种畸形的营收结构,让新浪的抗风险能力成了阻碍发展的大问题,同时也是这种畸形的营收结构,促进了新浪的私有化进程。但是不解决这个营收畸形的问题,新浪就算完成私有化,也很难再有新的发展。于是在交出了二季度财报之后,新浪站在了一个岔路口上。金融成了新重点

并且在财报公布前不久,新浪正式在微博上线了“微博花花金”,这是一款纯信用类消金产品。根据相关介绍,该产品主要面向微博内信用较为优质的用户,采取按日计息的方式,并支持随借随还。可以看出,在广告业务难以给予稳定营收时,新浪将新的重点放在了消费金融领域上。其实新浪在很早以前就开始金融方面的布局了。早在2011年新浪就成立了子公司新浪支付,2012年微博推出了微博钱包,2013年新浪获得了支付牌照,围绕C端陆续展开自己的金融服务,比如生活缴费和理财服务等。近十年的布局,新浪想的无非是在金融领域中走得稳一点,但是外界的诸多刺激,让新浪也不得不加快金融方面的布局。

而前些日子接踵递交招股书的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俨然已经成为了这个领域内最大的两只独角兽。同时因为这两大独角兽纷纷冲击上市的缘故,在国内刮起了一阵消费金融的热潮,让越来越多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市场之中。而对于在金融领域布局近十年的新浪来说,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要抓住,而新浪又有着怎样的依仗呢?新浪的依仗何在新浪在金融领域最大的依仗,就是其长达十年的稳健布局。阿里和京东入局金融科技领域,最开始是为了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支付体系,以便于助力自己的主营业务电商,在后来的发展之中才不断扩张金融服务的边界,逐渐成长成如今的庞大独角兽。

优质的内容将新浪在用户心中的形象打造的比较专业,这也帮助新浪在开展自己的金融布局时少了诸多的麻烦。而通过优质内容吸引而来的用户,也有较高的用户粘性,可以进一步转换成自身金融业务的精准用户。在积累了海量的内容和用户数据之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新浪可以较为精准地掌握平台内用户的金融需求,从而提供较为精准的服务,直击用户痛点,提高转换率。另外,再通过微博的引流,拉动增量市场的用户进入新浪的金融布局之中。在保证存量的同时进行拉新,新浪确实通过长达十年的稳健布局玩出了金融赛道的新花样。这种长期战略虽然在前期效果不明显,但在后期有可能帮助新浪在金融领域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但是,入局金融赛道的各个互联网巨头,似乎并不担心新浪能在金融领域翻起多大水花。差异化并不扛打对于新浪而言,通过内容入局确实比较新颖,但是在后期的竞争中,需要展现的却是长期实力。

再次,竞争对手们比新浪更加贴近生活。比如支付宝现在已经不单单是一个金融科技平台,而是正在向数字经济时代的“水电煤”发展,紧紧联系着人们和金融消费。另外,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美团,也在建设自身的支付体系,而美团和人们的生活则更加接近。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贴近,将会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消费者日常的消费场景之中,也将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新浪相比这些对手,却明显更“远”一点。最后,这个赛道的竞争已经接近白热化。除了阿里腾讯在场中各自雄踞一方,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滴滴这些互联网新贵们也在不断发力,这让本就拥挤的赛道更难找到立足之地,对于新浪更是如此。如此一来,主营业务广告难以撑起新浪的关键时候,金融业务似乎也难以扛起新浪的新营收大旗。而站在岔路口前的新浪,前路也愈发艰险。

上一篇:【中国核电最新新闻】中国有几个核电站?分别
下一篇:【优酷改版】《太古神王》优酷收官 盛一伦王子

热门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由网友自行发布,我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21 股票配资网站大全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