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天娇阅读所需约5分钟近年来随着港股、A股制度改革推进,分拆成为了一些公司壮大自身的选择。以“一拆三”闻名的药明康德在2015年从美股退市之后,通过分拆上市操作,5年时间实现了从200亿元市值向整体5000亿元市值的跨越。2020年9月15日,威高股份(01066.HK)公告分拆计划:公司正考虑分拆其一次性医疗器械业务于认可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可能分拆的业务从事研发、制造、销售及分销放射学、血管学、心脏学及肿瘤学介入手术。早在2019年12月30日,威高股份曾发布公告称,拟分拆威高骨科并于科创板独立上市。目前威高骨科已向上交所提交于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并已取得联交所的批准。如果以上分拆及上市顺利实施,预计威高集团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合计市值将超过千亿。事实上,威高股份曾经两次准备分拆均未成功,其为何执着于分拆子公司?拟分拆业务成色如何?融资和管理层激励意愿推动分拆威高骨科估值可达三百亿
目前威高股份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临床护理、创伤管理、血液管理、药品包装、医学检验、麻醉及手术相关产品、骨科及介入产品8个主要业务领域。威高股份拟分拆的两大业务分别为介入业务和骨科业务,是继临床护理业务之后的第二大和第三大业务,在2019年营收分别为16.55亿、15.55亿,分别占总营收的16%、15%。其中骨科业务由威高骨科(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要经营主体,目前威高股份持有其80.5%的股权;介入业务由爱琅医疗作为主要经营主体,威高持有其89.8%股权。早在2015年威高股份就有分拆威高骨科的意愿,先后考虑过在港股上市和A股借壳上市,不过最终均未能施行。一方面是出于融资需求。威高骨科处于转型期,在收购北京华亚、健力德邦等公司后,威高骨科由单一产品公司迅速成长为骨科平台型公司,骨科器械一直是外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威高骨科要想深化技术、扩大市场,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是摆在眼前的重要问题。
骨科植入器材主要包括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其中创伤领域属于技术含量最低的,我国基本实现了进口替代,国产化率超过60%,而高端的脊柱、关节领域仍由外企主导。创伤类产品,威高骨科占据国内4.6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脊柱类产品,威高骨科占据国内7.9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关节类产品,威高骨科占据国内3.5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七。2017-2019年,威高骨科实现营收分别为9.06亿元、12.11亿元、15.7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3亿元、3.24亿元、4.42亿元。目前A股市场同行业市占率排名靠前的公司中,参考大博医疗、凯利泰的估值水平,平均60X-70X的PE估值,威高骨科上市估值约为260亿-300亿元。威高股份的市盈率则在30倍左右,港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于A股上市的案例中,大多数子公司均可以取得比母公司更高的PE估值水平。收购介入业务后再分拆爱琅医疗估值提升两倍
收购爱琅不仅加深了介入产品在公司业务中的比重,还拓宽了海外市场。爱琅医疗在美国占有大量市场份额,能够直接拓宽威高股份的销售渠道。对比威高股份2017年和2018年的海外收入占比,从5.35%增至18.83%。对于收购来的海外业务,如果选择重新在港股上市,好处在于有利于获得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便利部分外籍管理层退出。劣势在于很难获得像A股一样的估值,假设以港股同行业可比公司微创医疗(00853.HK)约10XPS估值来估算,爱琅医疗上市估值约为165亿元。如果分拆上市顺利实施,威高股份、威高骨科及爱琅医疗合计市值将超过千亿,融资能力大度增强。另外,两个子公司上市后,威高股份还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转让子公司股权,或通过质押等方式获得融资。结合估值水平的提升以及融资渠道的拓宽,母、子公司融资能力将有所提升,负债率可能有所降低。同时,威高股份的管理者可以将分拆上市作为提升对子公司管理层激励水平的工具。公司可以考虑在IPO前的重组过程中设置员工持股平台,也可以在上市后实施员工持股或者股权激励计划,加强员工和公司利益的绑定,让员工能够享受到公司市值增长的红利。医疗器械行业的竞赛从来都不是从同一条起跑线开始,有的细分行业已经基本实现了国产替代,跑出了行业龙头,有的细分行业却仍被海外公司卡着脖子。在这场长跑中,灵活运用并购和分拆成为了一些医疗器械企业规模加速扩大的利器,部分企业选择从IVD(体外诊断)和低值医用耗材切入,迅速壮大自身,随后并购买来技术和市场,然后再分拆成熟业务再次上市融资,实现市值和财富双增长。封面报道.点击直达
聚焦价值投资,医药赛道优质个股推荐:先声药业如今,长线看好并投资医药股已成为大家普遍达成的共识。在市场中,当你选好板块之后,剩下来的就是挑选板块内的绩优股或潜力股。而先声药业下半年即将在港股上市,相信会成为医药板块的绩优股。先声药业在港股上市后,会出现在医药板块。而医药板块细分可分为创新药、疫苗、医疗器械、中药、口腔医疗等等,这其中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龙头股,当不知道下手哪一只的时候,选龙头或者细分板块靠前的,赚的概率相对来说就大一些。但龙头股有个特点就是:大家都知道要涨,而且确实也一直在涨,但当我们普通投资者看到的时候,往往已经是高价不适合入手的时候了。如果要举个例子,A股中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茅台——你我都知道它的未来趋势,但现在一手都这么贵,你还会选择入手吗?前一阵和几个投资+媒体圈的好友闲聊,无意间得知先声药业下半年即将在港股上市。特别要说明一下的就是,“投资+媒体”圈,意味着比单纯的投资更擅长挖掘深层次的信息,了解一家企业,毕竟人家是靠这个吃饭的嘛!借着这股劲,我详细的了解了一下,发现这是一只未来有可能成为龙头股的企业,接下来我把我的逻辑写出来一大家分享。投资逻辑大环境:医药行业拥有的最大的确定性即是需求——老龄化问题、消费升级、城乡化以及医保升级,为医疗行业铺设了良好的大环境。专业化:医药属于特殊行业,门槛相对较高且越来越高,GMP、EHS认证、药品注册等等标准使得优势规范企业的护城河越来越宽,城池越来越坚固。同时,在行业规范化过程中不断优胜劣汰,留下来的都是绩优企业。
先声药业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综合型创新药企,被评为“中国创新力医药企业十强”和“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公开资料显示,先声正在加快向创新和研发驱动转型,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在研产品的推进,重点开发肿瘤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三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和高壁垒仿制药。在上述聚焦领域,先声药业均具有丰富的上市产品和在研产品管线支撑,2019年公司I类创新药收入占比高达32.9%。公司亮点专注于领先的三大领域产品组合,创新药销售占比持续提升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三个临近上市的重磅产品以自主研发及合作研发双轮驱动的丰富在研管线
(图片资料来源于招股书)肿瘤疾病领域:在30款已上市产品中,肿瘤领域产品有5款,主要包括:恩度、捷佰舒、捷佰立及中人氟安,其中,国家I类新药恩度是中国第一个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从2019年销售收入来看,捷佰舒在国内奈达铂药物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33.7%。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产品有3款,其中核心产品之一的必存,是中国首个、全球第二获批上市的依达拉奉注射剂,从2019年销售收入看,该产品是最畅销的依达拉奉药物品牌,市场份额达36.8%。自身免疫疾病治疗领域:产品有4款,包括二种主要产品艾得辛及英太青。其中,艾得辛是全球首个上市的艾拉莫德和国内唯一上市的艾拉莫德药物,也是近十年唯一上市的中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DMARD,被多部指南推荐为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治疗药物。此外,如心血管疾病产品舒夫坦等其他领域产品。五、财务状况先声药业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该企业内部生产的药品,少部分收入来自于销售第三方药品及向其他制药公司提供推广服务。在市场份额、产品和团队优势的加持之下,近几年先声药业的业绩突飞猛进。
六、长线实力持续创新方向,先声药业拥有近50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在研创新药产品,包括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和CART细胞治疗,其中超过10个在研创新药产品处于临床阶段、已递交新药申报或者已经获批。科研合作方面,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先声药业还十分注重合作研发,实现积极自主研发和深度合作研发的双轮驱动。公司积极寻找潜在的合作机会,成功与多家国内外先进的制药企业和生物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得了在中国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生产基地方面:先声药业五个药品生产基地均通过了中国GMP认证,包括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处,位于海南省的两处,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的一处及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的一处。这些基地共有21条生产线,可生产生物药和包括注射剂、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植入剂、凝胶剂、吸入粉雾剂在内的不同剂型的小分子药品,以及5个原料药生产车间。其中部分车间通过欧盟GMP认证或美国FDA检查。
中国股市:终于有大佬发声了,2021年会迎来新一轮“大牛市”吗?股市生存法则:忍受很长一段时间在熊市中,最怕“熊市思维”的形成这种习惯性思维是最可怕的是,会让你忍受一个完整的熊市牛市没涨多少就没了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筹码。在熊市或者震荡市里做点波段和短线,可能做得很顺手,虽然是火中取栗但问题不大,因为这很安全,短线超跌就买呗一波不可能跌太多,超预期了也没关系,就当为牛市播种
你需要的不是买什么,什么时候卖,而是如何分析和为什么买。最后,唯一对我们的钱负责的人是我们自己。只有根据自己的判断来操作,我们才能通过犯错后的回顾来学习。如何判断是不是大牛市
再看那个启动前特征,和过去的历史比较,有无数相同的特点,成功率并不高。今天我要给大家说一下牛市的特征。1:上涨为主基调,但盘中经常会有吓人的跳水。2:涨的时候不是很痛快,跌的时候很痛快。
因为害怕再次被套,因为自己从来没赚这么多钱感觉不真实,所以开始怀疑,人这种生物很有趣当你怀疑时,你就会卖掉,最后你就会拍大腿。但股市有句老话:上涨不言顶。意思就是在上涨趋势当中不要随便说是顶部,因为很容易错。与其这样,不如安心地持有,把自己的止盈位设好就可以了。A股牛市的历史
牛市从1992年11月17日开始,然后是一轮价格上涨,一路上涨到1993年2月16日1558点的最高点。整个牛市上涨了303%,牛市只持续了3个月。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牛市持续了一个半月,上涨了223%第四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也就是说,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熊市之后,开始了牛市,股指回升到1510点。牛市持续了一年半。第五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5日最高点是2245。牛市的上升周期长达2年零1个月。本轮牛市是一个缓慢的牛市,总体涨幅为114%。第六次牛市: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
上证指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涨至3478点。第八轮牛市:2014年7月22日至2015年6月12日截至6月12日,上证综合指数达到5178点的峰值。整个牛市上涨了180%,牛市持续了两年。结论:以上是A股历史上的八大牛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从上面的特点,你大概可以推断出下一个大牛市时!通过上图可以看到,大行情都是从A线直接起来的但绝大多数都到B线回落,跨过B线,去挑战C线才能算大牛市
所以大金融只在2个位置起作用,1是A线,2是B线。根据历史规律,不难看出,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B线遇阻回落。也许会徘徊触碰C线,但那也是在B线以下的位置。真正的大牛市应该在1-2年以后,并不在当下。牛市真的来了,你又该怎么办?
你就好好持有即可。如果实在不会选股,你就选择购买基金或者购买看好的ETF获取平均收益也是不错的选择。保持较高仓位。大家都知道,牛市与熊市、震荡市最大的区别就是牛市指数呈现上升态势,一浪高过一浪,
放低收益预期。在股市中,很多人在熊市中,市场的波动性都很好,但在牛市中回报却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牛市往往更容易迷失自我。大家都知道,牛市大神无处不在,当你看着别人一年几倍的回报
股市的诀窍便是在牛市中全力投入,在牛市结束或接近结束的时候除了你的所有股票。譬如有人在牛市见顶的时候用高价格进入,而到大盘下跌的时候又犹豫不决,舍不得逃跑,结果被深深地套死。码字很辛苦,认同观点的可以点赞,关注支持一下。